中国现代史学会2017年年会
暨“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
开幕式
地点:崇鋈楼学思堂
主持人:罗平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秘书长) 8:30-9:00
校领导致辞(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
何志龙教授(beat365手机版在线登录院长)致辞
柳建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致辞
合影、茶歇 9:00-9:30
大会主题发言
主持人:白云涛(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9:30-11:50
(每人发言不超过20分钟)
陈廷湘(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日本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挑战与失败》
江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自保、爱国与屈从:一个伪满“合作者”的心态探微》
翁有为(河南大学教授,《史学月刊》常务副主编)
《关于抗战时期“汉奸”群体有关的几个问题》
胡金野(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实施中的新疆与甘肃》
黄正林(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教授)
《“到农村去”:金融进村与农村经济变化研究—以1933—1945年陕西关中农村为中心》
岳谦厚(山西大学教授)
《安定远与战后晋东南解放区善后救济》
午餐:12:00
10月28日下午:分会场讨论
上半场讨论:14:30-16:30
第一组上半场 主持人:付振刚 梁严冰
地点:崇鋈楼学思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张同乐
|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述论
|
吕厚轩
|
2
|
刘
鹏
|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干部选拔述评
|
万立明
|
3
|
李自典
|
鱼水情深: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互助述论
|
梁严冰
|
5
|
吕厚轩
|
曲折与统合:山东抗日根据地“整支”探析
|
张同乐
|
5
|
曾凡云
|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公粮征收
|
耿磊
|
6
|
万立明
|
抗日根据地公债推销中的社会动员探析
|
曾凡云
|
7
|
耿
磊
|
互助何以成型?中央苏区农业互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
李自典
|
8
|
梁严冰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
刘鹏
|
第二组上半场 主持人:李庆刚 赵金康
地点:崇鋈楼归仁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赵金康
|
国民政府的抗战褒扬立法
|
党彦虹
|
2
|
温金童
|
论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以庆阳顺风车案为例
|
王静
|
3
|
党彦虹
|
抗战时期的“居民身份证”制度探析
|
刘茹
|
4
|
王静
|
合作下的反抗”:沦陷时期天津律师的生存环境与策略
|
付辛酉
|
5
|
白贵一
|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乡绅政策
|
温金童
|
6
|
王瑶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问题再探
|
赵金康
|
7
|
付辛酉
|
第二次史迪威危机与1943年中美军事同盟关系研究
|
党彦虹
|
8
|
刘茹
|
长沙沙会战中七三一部队对常德实施的细菌战攻击
|
白贵一
|
第三组上半场 主持人: 温艳 刘洪彪
地点:崇鋈楼敏行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齐磊
|
甘肃在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物资运输线上的接待工作
|
刘洪彪
|
2
|
肖红松
|
1933—1937年间华北白银走私与中国政府的应对
|
成功伟
|
3
|
刘洪彪
|
战时陪都与城市近代化:以重庆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齐磊
|
4
|
成功伟
|
贱利抑或高利: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贷款利率研究
|
龚义龙
|
5
|
李佳佳
|
危机下的回应:交通态势与近代西北边疆安全研究
|
王海广
|
6
|
袁亚丽
|
民国时期青海农家经济与农民生活
|
肖红松
|
7
|
龚义龙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难民的生存危机与辗转迁移
|
袁亚丽
|
8
|
王海广
|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兰公路建设
|
李佳佳
|
第四组上半场 主持人: 汪谦干 洪小夏
地点:崇鋈楼怀德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洪小夏
|
张治中与蒋介石关系之研究——以八一三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为中心
|
李斌
|
2
|
戴美政
|
曾昭抡国防化学历程与战略思考
|
洪小夏
|
3
|
李斌
|
论翦伯赞的抗日救亡思想
|
冯国林
|
4
|
冯国林
|
试论抗战时期的岳飞纪念和记忆建构
|
陈恺
|
5
|
陈恺
|
试析张学良幽禁时期的生活状况
|
尚季芳
|
6
|
尚季芳
|
回汉友好、政教融洽的典范——从《浩劫余生日记》看马元章的事功
|
贺江枫
|
7
|
贺江枫
|
1935年华北危局与地方实力派的生存逻辑
——以晋绥系为中心的考察
|
岳谦厚
|
茶歇:16:30-16:40
下半场讨论 16:40—18:00
第一组下半场 主持人:张同乐 尚季芳
地点:崇鋈楼学思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郑立柱
|
革命戏剧与民众动员: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研究
|
段俊
|
2
|
段俊
|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剧团及其戏剧编演活动
|
乔夏阳
|
3
|
冯峰
|
戏剧改良与共产革命
——抗战与国共内战时期的民众剧团
|
郑立柱
|
5
|
张志永
|
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历史贡献
|
冯峰
|
5
|
乔夏阳
|
近代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危机及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
刘金新
|
6
|
刘金新
|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农民青年教育工作
|
张志永
|
|
|
|
|
第二组下半场 主持人:潘洵 周正龙
地点:崇鋈楼归仁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吴燕
|
张汝、许良:司法何以独立:战时县级司法改革的本与末——围绕县级司法行政案例的讨论
|
杜乐秀
|
2
|
王艳勤
|
“下江人”在四川: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地方意识与国家观念
|
周正龙
|
3
|
周正龙
|
抗战大后方各族民众抗战行为研究——以四川甘孜藏区为例
|
吴燕
|
4
|
杜乐秀
|
抗战时期四川征属生产能力及生活现状分析
|
王艳勤
|
5
|
潘洵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以“重庆大轰炸”为中心的考察
|
杨博
|
6
|
杨博
|
日军空袭下的西安旅行及“家国想象
|
潘洵
|
第三组下半场 主持人:齐磊 李飞龙
地点:崇鋈楼敏行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蒲元
|
困境与自救:抗战中的宝鸡申新纱厂
|
卢徐明
|
2
|
温艳
|
危机与契机:甘肃农田水利研究——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及国家银行投资为中心
|
李飞龙
|
3
|
卢徐明
|
抗战时期陕棉产销与地方经济变化
|
蒲元
|
4
|
李建华
|
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生活研究—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难民收容所为中心
|
高晓波
|
5
|
高晓波
|
抗战时期西南省际“互助缉私”考述——以川滇黔三省为考察中心
|
温艳
|
6
|
李飞龙
|
“向专业化进军”:合作化时期山东沿海半渔半农生产结构的转变
|
李建华
|
第四组下半场 主持人:李少兵 郭艳梅
地点:崇鋈楼怀德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路中康
|
西安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
谭备战
|
2
|
吴仁明
|
手笔如刀:《抗战》三日刊在抗战初期的民众动员
|
乔玲梅
|
3
|
郭艳梅
|
河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
耿铎文
|
4
|
耿铎文
|
论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郭艳梅
|
5
|
乔玲梅
|
与七七有关的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中国社会
|
路中康
|
6
|
谭备战
|
抗战后期国人对联合国之设想——以民间舆论为中心
|
吴仁明
|
10月29日上午:分会场讨论
时间:8:30-10:20
第一组 主持人:王续添 袁文伟
地点:崇鋈楼学思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李小尉
|
反清乡的准备:论苏中根据地的“三冬”运动
|
杨湛
|
2
|
张雨新
|
生育的经济与政治: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的生育变迁——以陕北米脂县为中心的考察
|
杨湛
|
3
|
周蕾
|
冲突与融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家庭政策变革的探讨
|
袁文伟
|
4
|
袁文伟
|
抗战时期中共对秘密社会的争取与改造
|
李小尉
|
|
马荟
|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与苏联互援互助初探
|
王金阳
|
5
|
王金阳
|
试述苏德战争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影响
|
马荟
|
6
|
杨湛
|
“前朝”旧人与“新朝”危机——若干旧北洋人物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
|
张雨新
|
第二组 主持人:谢晓鹏 梁严冰
地点:崇鋈楼归仁堂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陈涛
|
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毒化侵略述论——以江苏省为考察中心
|
刘茹
|
2
|
谢晓鹏
|
抗战时期南北伪政权对河南沦陷区的争夺研究
|
巴杰
|
3
|
鲍梦隐
|
殖民与治水:日伪政权关于黄河决口应对的研究
|
刘晓堂
|
4
|
王文丽
|
抗战时期的沦陷区——长春人民抗日战争再研究
|
于耀洲
|
5
|
巴杰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与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断裂
|
谢晓鹏
|
6
|
刘晓堂
|
包绥地区受降史实疑误考辨
|
鲍梦隐
|
7
|
于耀洲
|
九一八事变后《盛京时报》的报道和民众的反应
|
王文丽
|
第三组 主持人:肖红松 杜俊华
地点:崇鋈楼敏行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石涛
|
农田水利事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研究——以民国时期陕西泾惠渠为中心
|
杜俊华
|
2
|
胡惠芳
|
抗日战争时期苏皖边区救灾渡荒述略
|
毛光远
|
3
|
杜俊华
|
论报纸与陪都重庆的水灾救治(1940-1946)——以《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为中心
|
赵牟云
|
4
|
王雪梅
|
抗战时期同乡会的社会救济活动——以浙江旅渝同乡会为例
|
胡惠芳
|
5
|
史玉渤
|
民国时期陕西平民县滩地纠纷研究
|
王雪梅
|
6
|
毛光远
|
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承制军毯问题考察
|
石涛
|
7
|
赵牟云
|
灾荒、地权转移与阶层流动——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中9村为中心
|
史玉渤
|
第四组 主持人:陈廷湘 温长松
地点:崇鋈楼怀德厅
序号
|
发言人
|
论文题目
|
评议人
|
1
|
阎书钦
|
同曲异调:民国时期国民党、知识界与民主党派的三种建国话语
|
李华文
|
2
|
梁家贵
|
民间组织与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社会变迁——以秘密社会为中心之探讨
|
李晓英
|
3
|
温长松
|
浅析1938年至1945年乌江流域社会变化
|
龚喜林
|
4
|
龚喜林
|
生存困境与农民的反抗—“黔东事变”再认识
|
薛梅
|
5
|
李晓英
|
张其昀的西北人文地理思想
|
阎书钦
|
6
|
李华文
|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的心理状况及反应述略
|
梁家贵
|
7
|
薛梅
|
抗战初期四川省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及问题考察
|
温长松
|
茶歇:10:20—10:30
闭幕式
地点:崇鋈楼学思堂
主持人:黄正林教授
10:30-12:00
大会分组报告10:30-11:30
王续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学术小结
杜海斌(beat365手机版在线登录党委书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