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集贤讲堂210讲:中国古代石刻的起源及其主要形制

发布时间:2017-06-05点击量:

主讲人: 赵超 教授

主持人:周晓薇 教授

讲座日期:2017-6-15

讲座时间:19:10-21:00

讲座地点:文汇楼A段一层报告厅

主办单位:beat365手机版在线登录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届时参加!

附1:主讲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职于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负责整理出土墓志,从事古代石刻、 玺印、简牍等研究工作,兼为北京大学考古系讲授《古代石刻》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汉唐考古、古代文化思想史研究及古代石刻、出土文献研究,并参加长江、三峡、西藏等地考古发掘。出版《中国古代石刻概论》等专著12种,参加合作撰写出版学术著作20种,独自与合作整理出版古籍15种,合作编写工具书12种,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他文章约60篇。曾受聘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法国高等实验学院访问教授、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明治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及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佛教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处作学术讲座。

附2:讲座简介

中国古代的石刻是考古文物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遗址与古代墓葬的发掘中,出土过大量各种类型,不同时代的石刻材料。它们往往是考古研究中帮助断代及判断有关发掘性质的重要证据。此外,还有很多一直保留在地面上的古代石刻遗存,如碑石、石器具、石窟、摩崖、题记等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还曾经有大量古代石刻被破坏或遗失,但是它们中有些在以往的金石学著录中曾经有所记录,或者现在还有拓片保留下来。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古代石刻也包括进来,现在能够掌握的中国古代石刻就是一个至少在五万种以上的庞大宝库。

中国研究古代石刻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以往金石学的研究,仅仅把石刻铭文作为文献史料使用,走的是金石证经校史的路子。在考古文物的研究中,按照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把中国古代石刻作为一个专门的古代文物类型来作一个系统的梳理,结合它的各种形制变化与内容变化发展情况,看一下石刻这种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如何产生,如何使用,又是如何发展成具有各种不同形制与不同用途的庞大门类的。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与使用古代石刻资料也是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这里准备就中国古代石刻的主要形制分类情况及文字石刻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等有关石刻起源的问题做一点分析与介绍。